時間:2020-04-05 08:47來源:藍天飛行翻譯公司 作者:民航翻譯 點擊:次
|
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0.124 or greater is installed. 有垂直引導的進近程序(Approach procedure with vertical guidance)(APV)針對 A 類 3D 儀表進近運行的一種基于性能導航(PBN)的儀表進近程序。 精密進近程序(Precision approach procedure)(PA)針對 A 類或 B 類 3D 儀表進近運行的一種基于導航系統 (ILS, MLS, GLS 和 SBAS CAT I)的儀表進近程序。 注:儀表進近運行的類別參考附件 6。 中間進近航段(Intermediate approach segment) 儀表進近程序中,界于中間進近定位點和最后進近定位點(或最后進近點)之間的航段,或界于反向,直角或推測航跡程序末端和最后進近定位點(或最后 進近點)之間的航段。 中間進近定位點(Intermediate fix)(IF)標志起始進近航段結束,以及中間進近航段開始的一個定位點。在 RNAV 應用中,這類定位點通常定義為旁切航路點。 著陸位置(Landing location)一個標記或未標記的具有相同物理特征的區域作為目視直升機場最后進近和起飛區域(FATO)。 高度(高度層)(Level) 航空器在飛行中有關垂直位置的通用術語,意指高、高度或飛行高度層。 有垂直引導的航向臺的性能(Localizer performance with vertical guidance)(LPV)在進近圖上表示與 APV-I 或者 APV-II 類性能相關的最低線的標簽。 機動目視航段 (Manoeuvring-VS). PinS 目視航段保護下列機動: PinS 進近從直升機場或著陸地點周圍的 MAPt 的目視機動,以便到 MAPt 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從 MAPt 著陸。 PinS 離場從 IDF 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從 IDF 起飛,然后目視機動在 IDF 加入儀表航段。 最低下降高度(Minimum descent altitude)(MDA)或最低下降高(Minimum descent height)(MDH) 在非精密進近或盤旋進近中指定的一個高度或高。如果沒有所需的目視參考,不得下降至這個高度或高以下。 注 1:最低下降高度(MDA)是以標準海平面為基準,最低下降高(MDH)是以機場標高為基準,如果入口標高在機場標高之下 2 米(7 英尺)以上,則以入口標高為基準。盤旋進近的最低下降高則以機場標高為基準。 注 2:所需的目視參考指的是目視助航設施或進近區應被看到的部分,以使飛行員有充分時間基于預定的飛行航徑評估飛機的相對位置和位置變化率。在盤旋進近條件下,所需的目視考為跑道周邊。 注 3:為方便起見使用兩種表達方式時,可寫成“最低下降高度/高”,簡寫為“MDA/H”。 最低航路高度(Minimum en-route altitude)(MEA)針對航路航段的高度,這個高度可提供充分的相關導航設施和 ATS 通訊信號的接收,遵循空域結構并提供所需的超障。 最低儀表氣象條件速度(Minimum instrum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irspeed )(Vmini) 在儀表氣象條件下直升機可以運行的最低指示空速。 最低超障高度(Minimum obstacle clearance altitude)(MOCA)針對指定航段提供所需超障的最低高度。 最低扇區高度(Minimum sector altitude)(MSA) 以無線電導航設施為中心,半徑 46km(25NM) 的圓的扇區內可使用的最低高度。這個最低高度對扇區內所有物體提供最小超障余度 300m (1000 ft )。 最短穩定距離(Minimum stabilization distance)(MSD)完成一個轉彎機動的最短距離,該距離之后可以開始一個新的機動飛行。最短穩定距離用于計算兩個航路點之間的最小距離。 復飛等待定位點(Missed approach holding fix)(MAHF)在 RNAV 導航應用中使用的定位點,用于標記復飛航段結束同時作為復飛等待點的定位點。 復飛點(MAPt)在儀表進近程序中規定的一個點,在這個點或以前必須開始復飛程序,以保證復飛航段滿足最小超障余度要求。 復飛程序(Missed approach procedure) 如果不能繼續進近時采用的程序。 近似平行跑道(Near-parallel runway) 跑道中線延長線之間的收斂角/擴散角等于或小于 15°的不相交跑道。 非侵入區(No transgression zone)(NTZ)在獨立平行進近的兩條跑道中線延長線中間設置的一個規定大小的空間走廊,當一架航空器侵入這個區時要求管制員對相鄰進近的被威脅的航空器進行干預。 正常運行區(Normal Operating Zone)(NOZ) 在 ILS 航向道和/或 MLS 最后進近航跡兩側規定大小的空域。獨立平行進近只考慮內側一半的正常運行區。 障礙物評價面(Obstacle assessment surface)(OAS)針對特定儀表著陸系統(ILS)設施和程序計算超障高度/高時,確定的必須考慮障礙物所規定的面。 超障高度(Obstacle clearance altitude)(OCA)或超障高(Obstacle clearance height)(OCH) 按照有關超障準則,在相應的跑道入口或機場標高之上確定的最低高度或高。 注 1:超障高度是以標準海平面為基準,超障高是以入口標高為基準;非精密進近以機場標高為基準, 如果跑道入口低于機場標高 2 米(7 英尺)以上,則以入口標高為基準;盤旋進近的超障高是以機場標高為基準。 注 2:為方便起見使用兩種表示方式可以寫成“超障高度/高”,簡寫為“OCA/H”。 注 3:這個定義的具體規定見第四部第一章 1.5 節。 注 4: 直升機使用基本 GNSS 接收設備的 PinSRNAV 程序見 PAN-OPS 第II 卷,第IV 部,第一章。 無障礙區(Obstacle free zone)(OFZ)內進近面、內過渡面和復飛面,以及這些面所環繞的升降帶之上的空域,除為航行目的所需要的輕質易折設備外,任何固定障礙物不準穿透這一區域。 空間點(PinS)進近(Point-in-space (PinS) approach)它是為直升機設計的進近程序,僅包含了一個目視和一個儀表航段。 空間點 (PinS) 離場(Point-in-space (PinS) departure) 它是為直升機設計的離場程序,僅包含了一個目視和一個儀表航段。 空間點基準點(PRP)(Point-in-space reference point)由經緯度定義的復飛點即為 PinS 進近的基準點。 空間點(PinS)目視航段(Point-in-space (PinS) visual segment) PinS 程序中從一個定位點(MAPt 或 IDF)至直升機場或著陸位置的航段。 主區(Primary area) 在標稱航跡兩側對稱分布劃定的區域,在主區內提供全額的超障余度(也見副區)。 程序高度/高(Procedure altitude/height) 為便于在中間進近/最后進近航段按規定的下降梯度/角度下降而指定的一個飛行運行的高度/高。該高度/高大于等于最低高度/高。 |